在中国传统古建中,"门"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作为整个院落的门面,是与外界最直接交互的地方。因此不少人在宅门上大花心思,其中石雕抱鼓石就是之一。
这就是石雕抱鼓石在古代是一种"非富即贵"的门第符号说法,正如吴良镛所言,它"已经不是一种样式,而是一种居住文化的体现"。
石雕抱鼓石由门枕发展而来。私家门庭前侧立两旁,形似圆鼓承托石座之上,犹如抱鼓的便是石雕抱鼓石。古时封建时代,一些"有身份"的官宦世家通常才会安有石雕抱鼓石,是带有级别的,普通的平民人家是不允许设这两块石头的。因此石雕抱鼓石被认为"非贵即富"的门第符号。
及第起高第归来立功名,无功名者门前不可立"鼓",这里也是指石雕抱鼓石。门前石雕抱鼓,向外人彰显家族荣耀。仔细观察抱鼓石形状可发现上部呈圆鼓形,下部呈规则方形。方圆结合形成天圆地方的造型关系。一圆一方的上下分布,赋予建筑空间形式美,还能够显示主人的尊贵与地位,更体现追求与宇宙和谐合一的审美观。